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、最盛大的节日。春节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,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息,各个商场里人山人海,热闹非凡,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子们手里都是 大包小包的,脸上洋溢着节日快乐的笑容。
过年走亲访友是风俗,春节走亲戚、回娘家,是中国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,它是亲戚间联络感情,互相慰问你的一种亲情大交流。走亲戚这种习俗从正月初二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,这期间几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着,在香味中浴着,尽享人生的乐趣和亲情的快乐。
在过去,交通工具落后,道路也不好走,人们走亲戚都要靠步行,后来有了自行车、拖拉机,经常看到男人开着拖拉机,女的裹着头巾,抱着孩子走亲戚。现如今经济发展了,走亲戚有走路的、骑电动车的、开小汽车的、比以前方便多了,但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把过年走亲访友当做一种节日的负担。
近几年来,春节送礼开始渐渐加码,从工艺礼品到名贵烟酒甚至红包礼金。不知不觉中,人们在送礼的攀比风中开始疲于应付,以至于春节送礼成了一个很伤脑筋的问题,有时甚至成为不少人心里说不出的痛。春节送礼,到底送出了什么?是送出了时尚还是庸俗?是送出了感情还是尴尬?这个问题已经到了我们应该认真反思的时候了。
中国人是个极其重视送礼的名族,随着经济的发展,互相拜年却成了不少人的“人情负担”互相拜年不是简单的走动拜年,还得准备相应的礼品,准备什么样的礼品令许多人为此而发愁,如果礼品准备便宜了,显得自己吝啬小气,不够阔气排场;如果你准备的贵重了,自己的经济条件有难以满足,令人非常头疼。这看似简单的过年走访却折射出了当今时代的面子、排场、阔气等虚荣心态,攀比风气等对我们中华名族传统美德的侵蚀,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关注。
曾几何时,过春节是多么的朴实、祥和、热闹、开心,一年到头就盼着过年。那些年,亲戚团圆,好友相聚,有说有笑、其乐融融的,好生惬意。小孩来拜年,给几挂鞭炮或者送几块糖果就高高兴兴了。而现在不同了,票子决定面子,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的送压岁钱,拜年活动变成了“拜金”行动。
现在送礼,为了面子,高档烟酒随便送;为了面子,各种礼盒,各种重复包装随便弄;为了面子,各种人家其实用不上的奢侈品随便浪费;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有面子,各种铺张浪费,各种虚假繁荣。这一切,真的有必要吗?其实并不是为了亲人或者收礼人送的,其实都是为了自己而送的!都是为了让自己有面子,让送礼者得到了毫无意义的自豪感而送的。
笔者不禁想问,我们的春节就那么需要礼品吗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许多家庭过年里都要为堆放在家中的节礼大伤脑筋,高价买入低价卖出的礼品回收是那样让人心疼。节礼送的是情谊,可要是节礼年年“有余”就有点伤民伤财了。我们总在纠结年味为什么变淡,而当节礼变成了家庭负担,我们过的就不是年,是遭罪。
表达情义有多种方式,健康的礼尚往来,应该更注重心与心的交流、情与情的交融。礼尚往来中的“礼”本指礼节,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,礼品只是感情交流的一个媒介,“礼”更强调双方在精神上的相互沟通和互相尊重。礼尚往来更多的是情感上的往来,切莫让“礼尚往来”成了“礼品往来。
亲戚朋友节日期间互相送点小小礼品表达一下感情,这是一种正常的礼尚往来。但也有一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,而趁节日送一些贵重的礼金,如现金、购物卡、高档烟酒等等,并以此进行感情投入,这种行为不仅使节日送礼变了味,而且还败坏了社会风气。
伤不起的礼品,不是我们想要的轻松春节;送不完的人情,更不是我们心中的团年记忆。让春节送礼返璞归真,多一些感情、少一些人情,方能洗尽铅华、斫去奢华,过一个其乐融融的快乐春节。
|